就學中的老爺這一年(2006.10)到石牌實習,我也跟著過去,因為事奉的時間會拖得很晚,又隔天一早也有服事,所以教會體貼的為我們預備一間和室,並有床墊、被子、枕頭等用具。只是那不是客房,主日是兒主教室,所以我們會在主日早上恢復原狀,也因此不會放太多的東西在那裡,就變成每週四打包週末的行李,主日回宿舍後再打開行李。這樣的情況改變了我們之前的生活作息,因為以前我都是用週末來整理家,像洗衣服之類的工作,而現在就得改到週間晚上來做。剛開始有點不習慣,後來也調整到一個新的作息時間。嗯!大概神要我學習有隨時變動的機會吧!

 

  在石牌實習我們有很多的學習,因為聚會人數約200多人,人數不算多到可以「隱藏」,也不算少到可以馬上全都認識,所以剛開始我還有點恐懼,因為這屬於社區型的教會,所以在教會附近很容易碰到會友,但遇到我們認不得的就尷尬了。還好,去年年底他們為要關心宣教士,並希望大家更多的彼此認識,便發動了「拍照寫卡片送宣教士」,並多洗一張相片貼在佈告欄,且在崇拜後輪流用PowerPoint放映介紹,這讓我更容易認識會友,所以就很常看到我站在佈告欄前仔細辨認,一次一位傳道人路過,還問我是否想把那面牆給背下來?哈!我只是想知道剛剛和我說話的人是誰罷了!


照片旁白:石牌的相片牆,不知這兩位帥哥在研究哪位美女哩!


這教會有幾個特點,是我常掛在嘴邊說的。


首先,同一家族的人在這裡的挺多的,原來誰是誰的哥哥,誰又娶了誰的誰誰誰,哇!若要畫家庭圖,可能可以列出很多人的關係。其次,外人很難一眼就能辨認出誰是親兄弟姐妹,特別是兄妹的部份,每次知道他們是兄妹的時候,我的下巴都要掉一次,直到我後來習慣了,大部份的哥哥都比較魁梧,而妹妹可能只有哥哥的1/31/2的寬度(體重?),所以要剛到此的我們,怎可能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兄妹嘛!第三,這裡的家庭關係大部份都很好,很緊密,家人會互相聊天,彼此知道對方的情況,有親屬關係的也會互相幫補,堂兄弟姐妹都會互相照顧。



照片旁白:對不起!又把這張翻出來放,這是經典的兄妹照


還有,很多人都不怕冷,記得第一次寒流來時,氣溫約10-13度,我已穿上那羽絨大衣,看到教會的孩子們穿的是短袖、短褲,還一直喊熱,那時真想和他們照一張相片來給你們看我們之間的對比有多大。唉!只能說他們之前那位長老很勇,他為了訓練自己當宣教士,所以過清苦的日子,並訓練體能,也把會友們訓練的很勇了。也就是因為前長老竭力推動宣教,並以身作則的去宣教,所以這教會對宣教的參與,是由小到大的,是我未曾見過的。


此外,事奉的傳承,他們是大的帶小的,也就是說社青擔任青契、學青、少契的輔導,而青契、學青、少契的孩子會參與兒主的事奉,並且每個團契也都自己有小組長、家長的職份來關懷自己的契友。哇!所以有這長期的事奉,每個都被訓練的很厲害呢!


最後一項特色是:超會照顧新人的,教會有一套照顧新人的制度,很厲害的網路,讓人很難逃掉,被緊緊的抓住,所以我們也在這裡被照顧的很好,過得非常幸福美滿的日子,我和老爺也都覺得來此學習很開心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典夠用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